以經濟杠桿激活綠色活力 排污權交易風起潮未涌

發布時間:2019-04-10 17:15 來源:m.bn1p3.cn 點擊數: 次
用市場的手段深入推進治污減排,正是排污權交易的意義所在所謂排污權交易,是指根據環境質量要求限定一個時期、特定區域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在這個“大帽子”下向排污企業分配排污配額,并允許企業將自身富余配額拿到市場上交易。如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地區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更好推進?

 
  改擴建項目,必須先購買廢氣、廢水的排污權,才可以投入生產。作為生態文明體制建設的重要市場化手段,排污權交易已在我國試點10年。然而,對于公眾或是眾多企業而言,這一制度依然很陌生,整體市場反應依然不夠活躍。
 
  所謂排污權交易,即在一定區域內,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允許排放量的前提下,內部各污染源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排污量。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的初衷,在于使用市場杠桿調節環境資源的合理使用,倒逼排污單位樹立環境意識,主動治污減排。引入排污權交易制度后,升級換代的企業可以把剩余排污權以市場化的機制出售,從而積極治污的企業獲得商業回報,并實現整個社會減排節能與社會發展雙贏的效果。
 
  自2007年11個省區市試點以來,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開展排污權工作。截至2013年底,11個試點省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金額累計逾35億。其中,有償使用資金近15,交易金額遠超12億。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看來,“經過多年試點,排污權交易推動了區域和流域污染減排,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調動各方參與環境共治的積極性。
 
  通隨著多地落實排污權交易管理,我國排污權交易邁入新軌道:通過積極推進和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這項制度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減排工作方面的推動促進作用正初步顯現。有了經濟利益驅動,資源有價意識正在企業間形成,節能降耗排放從政府的強制行為變為企業自覺的市場行為,企業從“要我減排”轉變為“我要減排”。
 
  減排效果好的企業還能“賺錢”。據中國能源報日前報道,一位經營者算了筆賬:3月份,企業剩余二氧化硫指標88千克、化學需氧量990千克、氨氮134千克,按照標準,掛網銷售至少賣出5575.8元。據此估算,全年約可獲利6.7萬元。市場化的產權交易已成為節能減排的主流方式之一。在倒逼企業的同時,還可能帶來收益,企業治污減排的積極性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不過,排污權交易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正在摸索、探索中,部分地區存在交易不活躍的現象。據調查結果,試點工作雖取得了一定進展,卻存在初始排污權分配和出讓定價方法差異大、交易在部分省份不活躍、部分企業積極性不足等多個問題。在業界資深人士楊長勝看來,“排污權交易試點大多從幾個行業、幾個區域、幾個流域開展,省市之間政策規定差異大,交易制度不統一,給市場交易造成了困難。”
 
  而一個企業究竟該獲得多少初始排污權,往往不是一種統一的、明晰的方式確定。大多數企業還處于追求產量的階段,對污染物排放量的需求大,而我國目前實施嚴格的減排政策,使得企業面臨相當大的減排任務,排污權已成為稀缺資源,“惜售”行為使排污權供給不足。此外,由于交易尺度不同,各省經濟條件不同,即便是同省內,各地市經濟條件也不同,因而各地初始排污權定價存在障礙。
 
  未來政策和試點工作可能做何調整?“要營造成熟統一、冷熱均勻的市場,就得結束當前碎片化的格局,結束只試點沒升級的局面,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引入統一標準、統一規范。”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和靜鈞說。這就要求核量要統一標準,政府儲備要規范程序,價格、制度、交易等要合理便捷,排污權有償使用收入資金使用要明確范圍等。

相關產品
網站地圖

254--------m.xgaa.cn

675--------m.xhhfjs.cn

1023--------m.haha6.com.cn

137--------m.zzwtqx.com.cn

47--------m.vynd.cn

686--------m.yel.net.cn

891--------m.718ultb4.cn

339--------m.fjznhf.com.cn

655--------m.fstongfu.cn

13--------m.vwbd.cn